“这批产品的粒径均匀度较上月提升了12%,合格率稳定在99.5% 以上!”在中州新材料成品一区域的质量分析会上,质量检验员手中的检测报告,让在场的攻坚小组成员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这场历时两个月的产品质量攻坚战,在全体员工的协同聚力和创新探索下,迎来了阶段性、突破性胜利,有效落实了公司“质量是生命线”的极致经营理念。
此次攻坚行动的启动,源于上月客户对某批次产品反馈的建议。尽管该批次产品仍在合格范围内,但成品一区域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的理念深植心中,该区域负责人当即以对标行业先进的标准,牵头成立了由生产、技术、质检、设备等多岗位骨干组成的攻坚小组,立下了“一周找症结、一月定方案、两月见成效”的军令状,展现了挑战极限的坚定决心。
攻坚小组第一时间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,梳理了近三个月的生产数据,对比不同班次、原料批次、设备参数下的产品质量波动曲线,最终精准锁定三个关键,对症下药。
技术创新与精细维护实现品质提升
针对原料筛分和设备控制问题,攻坚小组展现了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。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对筛分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,自主设计加装了优化后的筛分装置,并通过优化进料速度,解决了筛分不均这一问题。
在设备维护上,设备组实行“一机一策”的精细化维护制度,每天班前班后对筛分机、烘干机等关键设备进行精度校准,严格控制设备运行误差。干白乙班班长手持新制定的《关键设备精细化维护手册》介绍道:“以前设备维护靠经验,现在每一项参数都有明确标准,连润滑油加注量都精确到毫升。”
优化管理体系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
质检环节的优化同样不留死角,实现了管理体系的突破。攻坚小组重新制定了抽样方案,将原先的“每批次3个抽样点”增加至8个,覆盖原料入口、生产中段、成品出口等关键节点,实现了全过程、无盲区的质量管控。一旦数据出现异常,运行班组在10分钟内响应并调整。
为强化全员质量意识,该区域还广泛开展了查找质量隐患、质量优化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,两个月内收集到13条合理化建议,其中8条被纳入常态化管理,有效将质量意识转化为具体措施。
在攻坚最关键的第二阶段,恰逢持续高温天气,烘干工序温度控制面临巨大挑战。运行班组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数据,技术人员则通过调整热风循环速度,破解了高温环境下的温度均衡难题。一次,凌晨2点在线检测显示烘干温度异常,当班员工第一时间联系设备、技术人员到场处置,仅用40分钟便恢复正常生产。
如今,走进成品一区域,改造后的筛分设备运转平稳,成品仓库里整齐码放的产品包装箱上,“质量合格”的印章格外醒目。区域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全员的共同心声:“质量攻坚没有终点,我们要把这次形成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坚持下去,让每一件产品都经得起检验。”在全员的共同努力下,该区域产品客户满意度已提升至98%。